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比利時人弗朗索瓦·恩格勒特和英國人彼得·希格斯分享,授獎理由是表彰他們描述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,并成功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。
質量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,但“質量是怎么來的”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們。1964年,希格斯等科學家提出了“希格斯場”理論,試圖解決這個問題。在這些科學家的理論中,“希格斯場”遍布全宇宙,不同的基本粒子在這個場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,從而產生了不同的質量。而希格斯玻色子就是這個場存在的證據。
理論的推導十分艱深,在實驗室里證明這個希格斯玻色子存在更加困難。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其他的所有粒子都已發現,但希格斯玻色子卻仍然沒有影子。物理學家們說服政府,建立了越來越大的高能粒子加速器,試圖從高能量粒子對撞后的痕跡中找出希格斯粒子。直到去年7月,歐洲核子中心才確定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。此時距離理論的發表,已經過去了整整48年,當年風華正茂的物理學家,都已經是耄耋之年的老人。
歐洲核子中心的實驗結果發表后,物理學界紛紛預測希格斯等人將獲得去年的諾貝爾獎,但也許是實驗結果發布距離頒獎時間已經很近,評獎結果和學界的預期并不一致。直到今年,兩位物理學家才終于得到了這個實至名歸的獎項。